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简称孟连县)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是普洱市下辖的自治县,是通向缅甸、泰国等东南亚国家的重要门户,为省级开放口岸。
孟连系傣语谐音,意为“寻找到的一个好地方”,有“边地绿宝石”、“龙血树故乡”的美称。旅游资源以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为主,主要有孟连大金塔、孟连宣抚司署、勐马温泉、腊福大黑山风景名胜区等。
娜允古镇
止娜允古镇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傣族古镇,迄今为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娜允”即傣语为na veng,允是傣语京城的意思,即“内京”之意。内地和边疆的交流在这里形成了傣汉两个民族的不同风格合璧的建筑群。娜允由“三城两镇”组成,从上到下是按照登记顺序布局的。
土司时代,上城是土司及家奴居住的地方,中城是官员和家属的居住地,下城则是下级官员的住处,芒方岗和芒方冒这两个小镇是林业官和猎户居住的寨子,孟连宣抚司署位于上城的最高处,上、中城佛寺也巍然屹立在宣抚司署的附近。占地一万多平方米宣抚司署是云南清代土司的衙署,也是云南18座土司衙门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与土司衙门的富丽堂皇形成对比的是清静悠闲的佛寺,大殿的墙壁上画着艳丽的壁画,记载的是傣族的历史传说。
孟连大金塔
孟连金塔坐落于旖旎迷人的南垒河畔,由8个小塔环抱一个主塔构成,主塔高31.68米,每座塔均挂有风铃,每当风吹过,风铃便发出轻脆的叮当声,让人感受到别样的的佛国意韵,同时傣家人认为是来自天上的梵音。金塔与孟连宣抚司署门堂遥遥相对,是孟连各族人民团结进步的象征。据传,孟连金塔的来历与孟连宣抚司署密切相关。孟连宣抚司署,傣语称“贺罕”,为金殿。很久以前,人们就觉得应该有一座与金殿交辉的塔,后来便在此造了此塔。金塔建成后,与“金殿”珠联璧合,相映成辉。
金塔因建成时间较晚(建成于1997年4月),所以在一些细体建筑中又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其表现如下:一、塔四周的龙均为汉族形制。二、塔四周伴着龙,并且在龙旁边均有一只仙鹤。仙鹤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在中国道教仙人中骑鹤的不少,但仙鹤在孟连金塔中出现就匪夷所思,因为从傣族的传统习惯及所处区域特征来看,孔雀才是其一直崇奉的吉祥鸟。三、进入佛塔地宫入口,供奉有弥勒佛。弥勒佛是三世佛中的未来佛,为大乘佛教范畴,金塔有此佛像可以认为是小乘佛教在与大乘佛教的交往中吸收了大乘佛教的一些概念;四、地宫四周壁画上有《西游记》的内容。《西游记》是中国文化的精髓,书中大大小小的佛在佛教中都可以找到,除了唐僧师徒四人,壁画中塑有他们不能不说是受到了现代传播及大众品味的影响。
在孟连金塔的附属建筑中最主要的是四个环绕于塔基周围的方亭。“方亭”,傣语称“侈哦啦”,意为“指路的亭”,为人指点迷津。四个方亭分别置于东西南北不同的方向,方位的不同,分别供奉有东西南北四大天王:南方增长天五,司风;东方持国天王,司调;北方多闻天王,司雨;西方广目天王,司顺。四大天王各护一方世界,合起即“风调雨顺”,寓示“五谷丰登”、“天下太平”。
孟连金塔“外实内空”,地宫只准男性进入。在金塔的外面,大家可以看到有几个佛爷在盘腿坐在那里,那是专门给游客拴线,据说拴了线可以预防疾病,储乎顺利,保佑你平平安安。
孟连宣抚司署
孟连宣抚司署坐落于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的娜允古镇内。这座古建筑群保存完好,融傣、汉建筑特色为一体。它所代表的傣族世袭土司的统治,自明清延续到民国时期,历经500余年。
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土司刀派鼎贡象入京,受封宣抚司世职。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朝廷将地处极边的孟连宣抚司定为“经制宣抚司”,光绪二十年(1894年),改属镇边直隶厅(即今澜沧)辖治,颁给“云南镇边直隶厅世袭孟连宣抚司印”,到了民国,始称澜沧县孟连宣抚司。从第一代土司罕罢法到1949年末代土司刀派洪,二十八代土司相沿承袭。自明至清,刀氏土司在南垒河西岸金山东麓为世族构建规模宏大的“内城”,也就是现在的娜允。依傣族旧制,山城娜允被严格划分为上城、中城、下城以及芒方岗、芒方冒两个寨子。如今保存下来的有上城区的宣抚司署、上城佛寺和中城区的中城佛寺。
坡道循着山势攀升,在上城区的高地上,宣抚司署的二叠小歇山式飞檐斗拱门堂一派庄严地矗立于我们面前。13级石踏道旁是4株高大浓密的棕榈树,8根金色门柱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耀人眼目。令人想起宣抚司署在傣语中被称为“贺罕”,意思就是“金色的王宫”。进得门来,三檐歇山顶干栏式的议事厅呈现眼前,长23.2米,宽16.1米,高10.2米,面阔7间,进深5间,规制宏敞,非常气派。一层的褐红色木地板擦得很干净,透出檐外天光,似水浮动。6排共47根金色干栏柱因为藏在屋檐下,隐匿了夺目的光芒,透出温润的色泽,简洁悦目。大厅一侧摆放着几架样式各异的木鼓,诉说着远去历史的生动细节。
勐马瀑布
勐马瀑布位于勐马镇政府东南面约3公里处,藏秀于万绿丛中,勐马小河中下游,从勐马小寨往北顺勐马小河溯源而上,箐沟中树木蓊郁、浓郁匝地、藤条垂吊、修竹婆娑、鸟语花香、清幽异常,清澈的小河在绿荫遮蔽下潺潺流淌、飞花碎玉,形成数个高1—10米的小跌水。上行约1.7千米,便可听见隆隆如雷的落水声,一高约35米,宽约5米的湖床陡壁上,箐水若白悬天似银河泻落,盈满深壁、凌空而下、喷沫飞潭。周围数十米内飞沫象雾,凉气袭人,瀑底形成深约5—6米,面积约30米的半圆形深潭,澄碧如玉,潭前巨石堆积,怪石嶙刚,大有“神摇目眩心魄颠,欲去未忍情涓涓”之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