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又名九曲岩在云南省宾川县西北40公里处。全山南北7.5公里,东西15公里,最高峰天柱峰海拔3220米。山势背西北而面东南。山形前舒三支,后伸一支,状若鸡足,故名。
这里的佛教传入却很早,可说是源远流长。据考,蜀汉时佛教已传入这里,建有小庵。唐代,玄奘《大唐西域记》载:“迦叶承旨主持正法,结集既已,至第二十年,厌世无常,将入寂灭,乃往鸡足山。”迦叶是释迦牟尼十大弟子之一,最后入灭于鸡足山。又相传,迦叶至鸡足山后,进入禅定,奉持如来附嘱之金衤阑衣,以待弥勒出世而授之。显然迦叶入定的鸡足山是在印度境内的摩揭陀国,中国之鸡足山由僧人附会、仿造而来,同时也作为迦叶道场载入中国释史。至明代,山上僧尼云集,佛事最为鼎盛。“琳宫绀宇不知数,浮图宝刹凌苍苍。”据统计,有“大者七十二所塔院”,且“规天矩地,制度虚敞”、“院宇壮丽”。另外还有许多“静室精舍”。至清代,这里还有寺36所,庵72所,盛时常住僧尼5000人以上。翻开有关志书,可见这里历史上几乎无山不寺。
鸡足山佛教在清朝后期曾一度衰落,寺庙仅余十余座,且已破败。鸡足山佛教在近代的复兴,当首推虚云法师之功。虚云法师,俗姓肖,初名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原藉湖南湘乡,生于福建泉州。幼习儒学。清光绪八年(1882年)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剃度出家,后云游天下参学访道。曾谒五台山、峨嵋山、天台山、九华山佛教四大名山。曾到终南山,并准备在那里结茅修行。还长途跋涉至西藏拉萨,参拜布达拉宫。他的足迹远至东南亚的缅甸、锡兰、泰国、槟榔屿等地。每到一地,他都同当地高僧大德研习经典,切磋学问,影响渐大。虚云法师对鸡足山情有独钟,数登是山。1903年,他再上鸡足山时,决定重兴迎祥寺。1904年,将在泰国募得的佛教文物及捐款带回鸡足山。1906年,他争取到清政府的支持,慈禧太后当时拨巨款在迎祥寺旧址上重建新寺,光绪皇帝赐新寺名为“护国祝圣禅寺”,封虚云为“佛慈洪法大师”称号,并赐以紫衣、玉印、金钵等物,颁赐《龙藏》一部。从此,鸡足山以祝圣寺为中心,形成庞大的寺庙群,佛教在此再度兴盛。
保存至今的寺院主要有祝圣寺、金顶寺、华严寺、慧灯寺等。
原名迎祥寺,创建于明代,位于钵盂峰下,处全山中心位置。经虚云法师努力,历十余年修成。寺内最主要的建筑是宏伟的大雄宝殿,正中供奉如来佛,两旁为五百罗汉,全贴有金泊,望之光彩夺目。其他建筑有天王殿、藏经楼、藏珍楼、钟楼、鼓楼、禅堂、僧舍等。藏经楼藏经四十一函,旧刻藏经三十七函。藏珍楼藏有紫衣、钵具、锡杖、如意、缅玉卧佛、碧玉观音、名人字画等。寺内还有一青铜巨鼎,重3000余斤,竖立在月台上。寺内有池塘、石桥、八角亭。天王殿前两株云杉,高达三、四十米,挺拔蓊郁。风景十分幽美。
位于天柱山峰上,为鸡足山最高寺庙。明代弘治年间建庵,后人建普光殿、天长阁(一曰方长阁)、观风阁、善雨亭,殿亭四周,筑城环之,城四面架楼为门:南云观、北雪观、东日观、西海观。崇祯年间黔国公沐天波移中和山铜殿至此。康熙三十年(1691),殿阁俱焚毁,只留铜殿独存。次年总督范公、提督诺公及姚安土官与僧人重建。头山门弥勒殿,二门护法殿,院内有铜殿,中奉迦叶尊者,最后为佛殿,两厢为僧人寮房。寺内原有光明塔一座,1929(一说1927)年重修,易名为楞严塔,塔高41米,加之高耸于海拔3220米的金顶上,更为壮观。如登塔远望,可将四方美景尽收眼底,向东可观日出,向西可观苍山洱海,向南可观云海,向北可观玉龙雪山。建国后屡有修葺,金顶寺更为壮美。
其他寺院也各分布于深山幽谷之中,景色宜人。每年春节前后,香客游人如织。这里同东南亚佛教联系较密切,开香寺还建有缅塔。由于宗派等原因,形成这样的格局:华严寺接待南京朝山的和尚,睡佛寺是西藏喇嘛朝拜的必到之处。据说每到鸡年,西藏喇嘛要驮经文、佛像到鸡足山朝拜。鸡足山成为佛教文化荟萃和交流之地。
鸡足山自然环境也极优美。高鹤年居士在其《名山游访记》中,将鸡足山美景归纳为八: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塔院秋月、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照:
天柱佛光:天柱山金顶寺为观佛光最好去处。佛光出现于“风止雨收”时。高鹤年居士以其亲身经历描写道,“时在秋前早七时”,“黄光遍现顶上,阁左右无不弥漫”,“约二时许始散”。不久见“五色毫光,形如彩虹,周轮圆满,半时始散”。“午后三点钟”,“视山腰下,白云弥漫,圆光五色现其中。时观者十余人,余跪拜,圆光中亦影现跪拜,有人舞跳,圆光中亦现舞跳。大圆镜中,幻身幻色,重重无尽,俗谓之摄身光,约半时许,消灭无形矣。”佛光是种自然现象,正如风、雨、彩虹的形成一样,但确带给人一种神奇的美。
华首晴雷:华首门位于天柱山峰顶南侧,为绝顶观海门下危崖处。徐霞客曾攀登至此,他描写当时的感受道:“仰眺祗觉崇崇隆隆而不见其顶,下瞰祗觉冥冥而莫晰其根,如悬一幅万仞苍崖图,而缀身其间,不辨身在何际也。”就在这悬崖峭壁之上,奇观出现了,因崖壁有痕,状若门,而且门巨大,“石规十丈如半月”,门上还有“飞檐”,“崖势上飞,高穹如檐,覆环其下”,此为华首门。华首门,相传为迦叶守衣入定处。正因为华首门极高的位置,故雷雨皆在其下发生,每当雷动云暗,山下大雨,而此处则日光普照,晴和如初,成一奇景。
飞瀑穿云:鸡足山多瀑布,以玉龙瀑布最为著名。当年徐霞客从观瀑亭看飞瀑,只见对崖“瀑布从玉龙阁下隤,坠崖悬练,深百丈,直注峡底,峡逼箐深,俯视不能及其麓”,似“中悬九天,绝崖隤雪,下嵌九地”,且“霁色澄映,花光浮动”,置此景中,“觉此身非复人间”。
重崖返照:九重崖位于鸡足山东侧,为海拔2700米以上处的一处峭壁,峭壁高200—300米,形成南、西、北三面曲崖。每当夕阳返照,霞光斑阑,岩壁尽赤,形成鸡足山又一奇观。
鸡足山植被保护也相当好。树以松最为普遍,花以山茶最为著名,其中的“狮子头”、“九心十八瓣”、“龙棕”、“龙竹”、“龙爪杜鹃”等都系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