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土林,分布较广,其中以元谋县的物茂(虎跳滩)土林、班果土林、浪巴铺(新华)土林为佳。它与陆良彩色沙林、路南石林并称之为“云南三林”。元谋物茂土林位于元谋县境内,距县城32公里,是个不可不去的地方。
一踏进土林,那千姿百态的造型,就仿佛使人进入另一个新奇的天地。有的土柱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有的土柱顶上杂草丛生,间或长有野花;有的砂石垒垒,裸露身躯……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但只要走进土林,你就会发现这些土林多由沙粒、粘土组成。据科学工作者考察,其中还有丰富的动植物化石,如巨大的栎属性硅化木、剑齿象、中国犀、剑齿虎等等。它们是距今两百万年前早第四纪积淀下来的,砂子和粘土中含有少量钙质胶结物,间或夹杂一些铁质结合体。由于这些土壤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吸水、膨胀;失水、收缩,致使地面龟裂;加之雨水延裂缝冲刷、流动,久而久之,裂缝逐渐加深、扩宽、延长,土柱逐渐显露、增高,因而形成土林。土柱身上杂有的石英、玛瑙等,显露出来后,在太阳的照射下,放出奇异的光彩。
土林是在自然界的外力(主要是水流)的作用下,经历千百万年的时间而形成的。土林是了流失地貌特殊形态,一种奇异的自然地理现象,是在千差万别的地形结构,组成物质,构造运动,水文气候,土壤团力和水动力等综合因素形成的。
元谋土林按其成因和土柱的形态特征,可分为四种类型。当然,各种形态的土柱是混杂分布的,这就使得土林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层出不穷的姿态:
土芽型
土林分布区地层岩性有差异,固结程度不一。有的因胶结与半胶结程度不同,沉积岩粘土矿物的含水量及吸水后膨胀系数不一,地表岩层长期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产生一系列的裂隙,地表径流和雨水首先沿裂隙及软岩层进行侵蚀。形成一些高度与直径比小于1米,相对高度小于1米的土芽。这种类型,是发展形成其他类型土林的雏形。
古堡型
水流不断在土芽型的基础上侵蚀切割,沿着地层的垂直裂隙、水平裂隙以及其他形态的裂隙以及软硬岩层的层面侵蚀、剥蚀,形成了拱硐、平硐、竖井等形状,人游于其间恍若到了古城堡一般。这种类型的土柱一般是柱体的基座相连,顶部粗大浑圆,或呈锯齿状,面积较大,相对高度2-5米,但其柱体以下的平铜、拱洞在流水与重力作用下往往容易塌陷,使柱体分离,发展为其他类型的土柱。
尖笋型
这种类型的土林,其组成物质主要是沙和粘土,胶结较松散,顶部也没有胶结坚硬的遮挡层。因此,受雨水的冲刷淋蚀和地表水流的侵蚀切割,形成圆锥状的土柱,这种土林顶部尖锐,形态像硕大的雨后春笋,又像宝塔的尖顶,其高度一般为5-10米。
铁帽型
作为一种典型的土林类别,分布最广。由于地层中的铁质、硅质、钙质经地表水的洗刷作用,逐渐溶解析出、渗透、淋滤至不透水层的界面上沉淀,富集胶结于其上部地层,形成氧化铁帽或硅质、钙质铁帽,在水流的侵蚀、冲刷作用下,渐渐暴露于柱顶,成为土柱的天然"保护伞",使得流水和强烈的日照不能对其顶部直接地进行侵蚀、冲蚀。上头的"铁帽"和下面的土柱,相融而一,有的像垂钓的老翁,有的像出征的战士,有的像冗立的仙鹤,有的像奔驰的野马,形成了土林的又一番奇景。